隋朝杨素真的是一位乱国奸臣吗?

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,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。实际上,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,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。今天,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隋朝杨素真的是一位乱国奸臣吗?的历史内容,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。

隋朝杨素真的是一位乱国奸臣吗?

《杨素:权谋与军事才华的传奇》

隋朝宰相杨素是一位才华横溢、权谋高超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。在当时的朝廷中,杨素凭借着出色的才能和过人的智慧,得到了隋文帝的信任和器重。然而,他也遭遇了许多与权贵之间的磨难和欺凌。虽然在才艺风调上,杨素要优于高颎,但在处理政务和宰相气度上,他却不如高颎。

593年隋文帝命令杨素监造仁寿宫,杨素为了讨好隋文帝,不惜夷山堙谷以立宫殿,崇台累榭,并督役严急,导致许多劳动者丧生,甚至宫侧传闻鬼哭之声。最终,一座富丽堂皇、极尽奢华的宫殿呈现在隋文帝的面前。然而,隋文帝却认为太过奢华,对杨素颇为不满。幸运的是,杨素十分聪明,通过独孤皇后的帮助,最终得到了隋文帝的认可。

599年隋文帝得知突厥意图内犯,决定先发制人,派遣四路大军出师。杨素被任命为灵州道行军总管,率领军队出发。在以往与游牧民族交战时,杨素采用了战车、骑兵和步兵相互交叉配合的阵法,并在阵外四周遍设鹿角、蒺藜等物。这些举措为隋军取得了重大胜利,杨素的军事智慧和指挥能力再次得到了充分展现。

杨素凭借着出色的权谋和卓越的军事才能,成为了隋朝历史上的一段传奇。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表现,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和启示。

杨素对众人言道,“此乃自固之道,非取胜之方也。”,于是抛弃这种落后的战法,命人布置骑兵战阵。突厥的达头可汗闻之大喜道:“此天赐我也!”,并下马仰天拜谢,随即率十余万精骑直扑隋军。杨素率军奋击,大破突厥骑兵,达头可汗身受重创,狼狈逃走,手下死伤不可胜数,群虏号哭而去。

杨素用兵随机应变,总能把握战机,但驭军严整,有犯军令者立斩,从不宽恕。每次作战前都会寻找士兵的过失,然后杀之。

多者百余人,少则十几人。“流血盈前”,而杨素却谈笑自若。两军对阵时,杨素先令一二百人前去迎敌,若取胜就罢了,如不胜而败逃者,无论多少,全部处斩。

然后再令二三百人迎敌,如不胜则照杀不误。所以杨素的部下对他极其敬畏,作战时皆抱必死之心,所以战无不胜。但杨素对有功之人“微功必录”,所以杨素虽严厉凶狠,但由于他恩威并施,所以将士都愿意随其征战。

600年突厥的步迦可汗率兵进犯隋边,隋文帝命杨素隋晋王杨广出兵抵抗。杨广极为对杨素皆为尊敬,从此两人开始勾结在一起。

601年杨素担任行军元帅,出击突厥。突厥败退,杨素率军追赶,直到夜里才追上。将要交战时,杨素派突厥人再次逃跑,于是心生一计。他亲自带领两名骑兵和两个投降的突厥人潜入敌阵,同敌人一起前行,敌人竟没有发觉。等到敌人停下来时,杨素命令后边的骑兵突然袭击,大获全胜。从此突厥人远遁,“碛南无复虏庭”。

当时杨素贵宠日隆,他的兄弟、族人全都位列公卿,诸子无汗马之劳,位至柱国、刺史。杨素家有上千僮仆、上千的姬妾,府第华丽奢侈,规模体制似皇宫一般。“亲戚故吏,布列清显,素之贵盛,近古未闻。”

此后杨素与太子杨广陷害蜀王杨秀。朝臣之中凡是违背冒犯他的,全部遭到贬谪,“朝廷靡然,莫不畏附”。连隋文帝也有些看不过眼,开始剥夺他的权力。

604年隋文帝患病,杨素利用侍疾的机会假传圣旨,帮助杨广登上皇位。不久后汉王杨谅起兵反叛,隋炀帝派遣杨素出兵讨伐。毫无作战经验的杨谅显然无法和老谋深算、久经沙场的杨素对抗,不久杨谅就被杨素擒获。

此后杨素又奉命监造东都洛阳,“前后赏赐,不可胜计。” 606年杨素被封为司徒、楚公,食邑二千五百户,但因功高震主受到了杨广的猜忌。杨素自知名位已极,于是拒绝服药,不想再谨小慎微的活下去了,最终于当年7月23日病死,时年63岁。死后杨素被追封为光禄大夫、太尉公、弘农等十个郡的太守,谥曰景武。

613年杨素的长子杨玄感与李密等“官二代”趁隋炀帝征辽东时,起兵造反。失败后,杨素的儿子们大多都被诛杀,但他有一个女儿成了唐高祖李渊的妃嫔,并生下了李渊的第二十子李元祥。

杨素除了具有超凡的军事才能外,还具有识人之明,一眼就看出当时位卑官低的封德彝、李靖等人终会出人头地,成为宰相,后来两人果然在唐朝时先后出任宰相。此外杨素也是文人,不仅擅长草书、隶书,他的诗文也十分出色,著有文集十卷。

杨素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,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,有人认为“隋功臣无与比肩者”,也有人认为杨素是隋朝灭亡的根源。

隋唐演义中有一位靠山王杨林,我觉得杨素更像是大隋的靠山,平定陈国、削平江南的叛乱,进击北虏、突厥碛南无虏庭,随着他的死,大隋也走向了毁灭。

关于隋朝杨素真的是一位乱国奸臣吗?的内容就是这些了,论剑历史网致力于为读者提供高质量、全面的历史资讯和故事。我们的内容不限于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,喜欢的话就请关注我们吧。